时间过的真快,明天就出伏啦!
是不是满心期待着凉爽的秋天马上就来?那么今年出伏后还热吗?出伏当天是下雨好,还是不下雨好呢?
一、“出伏”到底是啥意思?
简单来说,出伏就是三伏天结束啦。三伏天,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段,分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!
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,到8月18日结束,共30天,是个“短三伏”。一旦出伏,就意味着夏天的酷热开始退场,天气要慢慢往凉快的方向发展咯。那么出伏后就不热了吗?
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,就是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,就算是出伏了,依然还是很热!
既然都已经出伏了,可为啥出伏后,不少地方还是热得让人受不了呢?
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:一是太阳辐射,虽说出伏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南移,但大地之前吸收储存的热量还在持续释放,所以气温降不下来。
二是大气环流,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对气温影响特别大。要是出伏后副热带高压还牢牢控制着某些区域,那高温天气肯定还得继续。
像南方沿海地区,海水比热容大,升温慢降温也慢,海洋储存的大量热量不断向陆地输送,导致出伏后气温难降;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,盛行下沉气流,晴朗少云,太阳辐射强,空气湿度还大,闷热感十足。
二、出伏当天,下雨好还是天晴好?
关于这个,老祖宗留下了不少农谚。有句谚语说“雨淋出伏日,四十五天雨”,意思是出伏当天下雨,往后45天雨水可能都会比较多。
从农业种植角度看,出伏一般在处暑前后,也就是八月下旬,45天后就到十月上旬了,这期间是农作物结实的关键期和收获高峰期,长时间连阴雨,不利于农作物灌浆,还容易引发病虫害,导致千粒重下降,造成粮食减产;秋粮收获时若遇连续阴雨,会延长收获时间,影响粮食晾晒。 类似的谚语还有“立秋下雨人欢喜,处暑下雨万人愁”,也是说处暑期间下雨预示雨水多,这样对秋熟作物不利!
还有“出伏晴天,八月要干”,意思是出伏当天是晴天,农历八月降水少,天气干燥。
农历八月,阳历九月份,正是玉米、花生、大豆的灌浆期、鼓粒期,晴朗天气有利于干物质形成,能增加粮食产量,也方便农作物按时收获和晾晒。
这么看,从农事角度,出伏当天晴天似乎更好些。不过这些农谚也不是绝对的,只能作为参考。
三、出伏后啥时候才凉快?
既然出伏后还是很热,那么要热到什么时候呢?
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,一般情况下出伏后还会热15 - 30天左右。
通常出伏后,白天气温依然较高,可能达到30℃甚至更高,但早晚温差会逐渐加大,早晚能感觉到丝丝凉意。
随着时间推移,到9月中旬左右,天气会慢慢转凉,真正进入秋季。
科技在线遵循行业规范,网站刊载的所有文稿、图片文件均为用户自行上传或转载,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之目的。其相应的版权归原所有人所有,如以上内容涉及到您的合法权益,请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及时处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