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

女儿未来的幸福,不靠婆家靠娘家

字号+作者:qsd 来源:人神共奋 2020-05-22 08:10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

  作者|人神共奋 来源|人神共奋(ID:tongyipaocha)

  1

  上周我分析了张幼仪逆袭的五大元素,有人不服,不就是娘家有人吗?

  这话有点道理,没有娘家人的支持,办银行和开服装公司不会那么顺。但也不是那么有道理,张幼仪的亲戚里既没有马云王健林,也没有蒋宋孔陈。人脉人脉,会用才叫“脉”,不用会只叫“人”。

  张幼仪、陆小曼、林徽因这三位,家庭条件还是比较相似的。陆小曼、林徽因的老爸都是同盟会成员,都有留洋经历,都是民国的高官,张幼仪老爸虽然只是个医生,但祖父是清朝知县,家产殷实。

  但相似中又大不一样。

  今天我要说的娘家,是指女人童年的家庭环境、父亲的宠爱和教育背景,这三点和女儿今后的幸福人生,大有关系。

  2

  讲到女人的幸福,大家首先就想到有没有嫁一个好老公。比如说吧,林徽因一生幸福,因为嫁给了梁思成这个稳重成熟的丈夫;张幼仪前半生不幸福,因为嫁给了徐志摩这个颜值狗;陆小曼也不幸福,因为两次婚姻都失败了。

  说的这么有道理,以为我就无言以对了吗:为什么16岁的林徽因就能做到不中二,不花痴,一眼就看穿了徐志摩的本性,说他爱上的其实是他想像中的林徽因,而20岁经历过婚姻的陆小曼反而看不出一点?

  我的第一个答案是她们童年不同的家庭环境。

  1

  3

 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新派人物,主张革命,但家庭生活却相当老派,不喜欢结发妻子就娶了小妾。林徽因和母亲住在后院,左耳听到的是前院那家人的欢声与笑语,右耳听到的是身旁母亲的哭泣与怨恨。

  张幼仪也是出身大家庭,兄弟姐妹12个,却是个“五好家庭”:父亲家庭责任感强,不养小妾,母亲孝敬公婆,哥哥们为人正派,弟妹乘巧可爱。

  你看,两人的不同之处就来了。

  林徽因看惯世情,只相信自己,选择梁思成,拒绝徐志摩,都是自己的主意;反过来说就是内心藏着个“林妹妹”,不喜欢和普遍人相处,男人缘好,女人缘差;

  张幼仪有牺牲精神,相信家庭,从小建立了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正面人生信仰。反过来说,她以为自己全心对徐志摩,就可以赢得他的爱,却不知爱情恰恰不是一种对等的感情交换。

  再看陆小曼,独生女一个,千娇百宠,家庭条件优越,父母关系和谐,类似于我们现在的“核心家庭”——女儿成为家庭的核心。

  区别又来了。

  林徽因是长女,既要照顾众多同父异母的弟妹,又要和他们一起争取父亲的青睐,所以既人格独立,又深谋远虑;虽天性浪漫,但在婚姻的问题上,又多了几分现实感。

  相比之下,家庭关系简单的陆小曼性格纯真,想爱就爱,不喜欢就分手,缺少对世俗关系的敬畏,对世态炎凉的体会。

  所以养个女儿多不容易啊,既怕她情感受到大的伤害,又怕她完全看不到世界的险恶。以前还有兄弟姐妹让她实习一下人际关系,现在就只能让她一个人琢磨体会,看造化了。

  4

  再来谈谈父爱问题。

  这回林徽因与陆小曼站在同一起跑点,她们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,就算是林徽因的父亲不喜欢她的母亲,也没耽误他宠爱这个长女。

  相比之下,张幼仪就是一个缺乏存在感的女儿,她对父亲的感觉是两个“从不”:“除非爸爸要求,我从不在他面前出现。除非他先开口对我说话,否则我不会在他面前启齿。”

  有一句话:“女人因被爱而可爱,而不是因为可爱而被爱。”意思是说,父爱是女儿一生中第一份异性之爱,可以帮助她们建立在异性面前的自信,这是母爱无法替代的。

  林徽因的开朗、陆小曼的明艳,都是从童年就开始形成的一种自信,这种气质会陪伴她们一生,让每一个遇上的男人都感到,要么就别爱,要爱就要多付出一点。

  前一篇文章说张幼仪的成功自救,人生逆袭,但平心而论,作为一位父母,你更希望女儿自信可爱,还是坎坷励志?

  女孩要富养,不是带她拜金,而是精神世界里满满的爱。

  2

  5

  最后是教育的问题,这回先从张幼仪说起。

  张幼仪的童年教育是那个时代女孩的标准配置:重点是女红,文化上嘛,识两个字,学点《孝经》、《小学》之类做人的道理就行了。我们称之为“旧式太太教育”——为了以后做大户人家太太而培养人才。

  当然,旧式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育,比“言传”更重要的是“身教。张幼仪儿时看到的是父亲正直不贪图祖产,独自供养十几个人的大家庭;在学贯中西的哥哥们的交流中,她看到女人也可以“知识改变命运”。

  这也是她后来能人生大逆转的重要原因。

  林徽因和陆小曼接受的都是“新式教育”,但同样是“新式教育”,实际差得不止两个北大清华。

  陆小曼上的是圣心学堂,一所专收法国孩子的贵族学校,我们看看她学了些什么:除了正常的功课之外,还有钢琴、美术、骑马、游泳、礼仪……

  为什么要学这些昵?这就是她母亲的谋划了。

  因为只有陆小曼这一个女儿,找一个前途无量的金龟婿就是她的头等大事。前途无量的大都是留过洋的,那就必须把女儿培养成一个“新式太太”。陆小曼上学时就被送到外交部当翻译,为的就是让她多多结识年轻留洋的公子,打磨成社交界的名媛,以抬高婚嫁的身份。

  结果也是如此,我们看看陆伯母为女儿挑的如意郎君王赓——西点军校毕业,前途无量;父母双亡,必须依附老丈人结成同盟。

  把教育当成婚姻工具,把婚姻当成结盟手段,从这一点上看,陆小曼母亲的教育观也没有超越这个时代。

  其实林徽因上的教会培华女子中学,就是学费低点,课程也差不多,我说的差别是指父母的心态。

  陆小曼名满京华的同时,林徽因却被父亲带在身边在欧洲各地游历。父亲从来没有给她介绍公子哥,也没有告诉她该学什么,只是带着她见识这个丰富的世界。

  从教育上讲,最成功的还是林徽因。

  三个女人中,林徽因的童年家庭中负面因素是最大的。同样是成长在那种环境的女孩子,她为什么没有成为《金锁记》里的那个曹七巧?同样置身关系复杂的大家庭,她为什么没有成为宫斗剧小主?

  六位父母中,唯有林长民的眼光是超越那个时代的,他不但希望女儿学到知识,更希望她能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女性。

  知识见识让她有独立思考能力,气质培养让避免母亲狭隘的性格,中西文化比较又让她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更深刻的理解。

  所以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,重点不是上什么学校,而是我们希望她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甚至上不上学都不重要(只是就那个时代而言),重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是个什么样的榜样?

  3

  6

  作为这个系列的完结篇,有必要做个小结——开个脑洞,她们就好像是我们上中学时班上总会遇到的三种女同学。

  林徽因同学,班长,容貌清纯,品学兼优,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社会活动,成为广大男同学的梦中情人。但她有一定脱离群众、自命清高的倾向,还拒绝了班级第一才子的求爱,所以被女同学各种羡慕忌妒恨,免费送上“绿茶婊”的帽子一顶。

  陆小曼同学,文娱委员,娇美艳丽,虽然成绩只是中上,也不太用功,但仗着一点小聪明,倒也才艺出众。她懂浪漫,身边也聚集着一批男生,她为人率真,女生也不讨厌她。在与林徽因争夺“校花”的荣誉战中,左右逢源的她,大获全胜。

  张幼仪同学,普遍群众,容貌普遍,功课底子差,曾被班级第一才子嘲笑为“土包子”。但她外拙内巧,对学业不放弃,对生活不抛弃,大家都乐于帮助她,最终用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掌声!

  虽然毕业这么多年,在芸芸众生之中,我们永远记得有这么三位女同学,她们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故事,是那个时代最美的记忆。

  编者按: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人神共奋(ID:tongyipaocha)

科技在线遵循行业规范,网站刊载的所有文稿、图片文件均为用户自行上传或转载,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之目的。其相应的版权归原所有人所有,如以上内容涉及到您的合法权益,请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及时处理。